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6.6%,较上年同期上升7.7个百分点。
4月29日,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团委开展青春光明行建功我先行岗位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扎根基层、练好基本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团员青年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刘家峡水电厂深入挖掘该厂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新中国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60件成就地标、国家第二批工业遗产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契机,深入挖掘新时代企业精神,团结凝聚广大职工传承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像孺子牛一样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像拓荒牛一样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像老黄牛一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把汗水挥洒在工作现场,把奋斗书写在时间里,齐心协力开创企业新的辉煌。
活动中,该厂机关联业团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国网商旅应用、个人所得税申报清缴、现金流预算按日排程上门培训服务活动,财务资产部负责人、相关专业岗位团青现场听取员工个税申报、现金流按日排程等相关问题与困难,主动上手操作演示,耐心为职工群众解惑释疑。看到各位师傅们脸上的笑容,听到一声声诚挚的谢意,团青们心如暖阳计划停电中,供配电设施计划检修和临时检修因素占63.28%,电网内外部施工等工程停电因素占32.66%。造成全国50个主要城市供电企业停电的主要原因是故障停电,造成平均停电时间0.34小时/户,占总停电时间的54.38%。其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最短的五个城市为深圳、厦门、广州、佛山、北京,分别是0.06、0.07、0.07、0.07、0.08小时/户。
故障停电中,设备原因占27.46%,异物短路、外力破坏等外力因素占26.39%,用户影响占13.94%。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50个主要城市供电企业用户供电可靠性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971%,全国范围内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用电量高速增长也表明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正在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恢复势头不断增强。
从中长期来看,目前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接近800千瓦时/年,OECD国家约为2600千瓦时/年,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明显偏低,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季度中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接近5%,较2019年同期增速降低超过3个百分点,但是3月份中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超过7%,与2019年同期增速大致相当,这表明3月份中部地区的用电增长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2020年3月份,全国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9.3%,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下降6.0%,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1.9%,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受疫情影响十分明显。要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挖掘跨省跨区通道送电潜力。
要着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长10.3%,增速较工业平均水平高出近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2021年1月、2月、3月,全国平均气温分别为-4.5、1.2、6.6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0.5、2.9、2.5摄氏度,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3、1.3、0.7摄氏度,1月中下旬、2月、3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1、2高。二是就地过年压缩居家时间。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9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由于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用电量基数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年一季度用电增速偏高。
记者:3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10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增幅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长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普遍提升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关系?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创历史新高,为什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却放缓?随着迎峰度夏的来临,全社会用电量又将有怎样的新趋势?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采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副所长谭显东。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今年一季度用电量的增长状况,以2019年一季度用电量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两年平均增速,并与2019年一季度增速进行对比,得出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为7.0%,高出2019年同期水平1.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发布后,立即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经济方面,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将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成为用电量增长的稳定支撑。二季度电力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记者:分区域看,我国各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也存在较大差异,中部地区增速有领跑全国的趋势
此次党建工作交流互鉴活动紧密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和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一主题主线,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应用堡垒先锋指数,创建合格、过硬、优秀支部,持续夯基础、补短板,扎实做好党建工作差异化积分考核工作,提高党支部标准化水平,集中开展的一次党建工作检查和支部工作交流互鉴活动。通过交流互鉴,加强支部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对标学习、互帮互查,提高党支部标准化水平,提升党建工作整体质量和内涵。
4月25日,从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获悉,该厂组织开展一季度党建工作检查暨支部工作交流互鉴活动,进一步深化应用堡垒先锋指数,创建合格、过硬、优秀支部。活动结束后,党支部书记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党建工作交流互鉴活动,现场实际翻阅其他党支部的资料,达到了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改进提升的效果,通过对比发现了自己支部党建工作的薄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从而推进我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上到新的水平通过交流互鉴,加强支部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对标学习、互帮互查,提高党支部标准化水平,提升党建工作整体质量和内涵。此次党建工作交流互鉴活动紧密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和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一主题主线,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应用堡垒先锋指数,创建合格、过硬、优秀支部,持续夯基础、补短板,扎实做好党建工作差异化积分考核工作,提高党支部标准化水平,集中开展的一次党建工作检查和支部工作交流互鉴活动。4月25日,从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获悉,该厂组织开展一季度党建工作检查暨支部工作交流互鉴活动,进一步深化应用堡垒先锋指数,创建合格、过硬、优秀支部。活动结束后,党支部书记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党建工作交流互鉴活动,现场实际翻阅其他党支部的资料,达到了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改进提升的效果,通过对比发现了自己支部党建工作的薄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从而推进我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上到新的水平
煤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一般是30年,即使延寿5-10年,最终的生命周期也在35-40年左右。我们可能需要研究容量电费或者容量市场等机制,体现煤电机组提供容量服务等各种服务的价值,这一块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
关于2020年中国新增煤电装机仍在增长的问题,要看到:第一,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煤机还要有一定增长。煤电装机和煤炭消费没有直接关系,但在目前情况下,无序增加煤电装机存在两个风险:一是延缓中国能源转型的进程。
近十年来,欧洲已经对双高一低(高可再生能源、高电力电子设备、低转动惯量)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欧洲的实践经验就是采用双系统模式作为兼顾清洁和安全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从国外经验来看,一些国家的煤电机组可以运行40年甚至50年,国内煤电机组通常运行30年后退役。
对于严控煤电装机规模,煤电机组延寿也是一种可行的做法。但煤电的电量肯定会降低,也就是对应部分的煤炭消费下降。煤电目前仍然是满足系统调节需求的最好方式。在发电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新增煤电机组肯定要分摊其他机组的发电量,这将会进一步加大整个煤电行业亏损的风险,继续增加煤电是种浪费。
煤电装机未来解决的是能源的安全备用问题,安全备用的重点在于宁可备而不用。发达国家煤炭转换为电力的比重大约在90%以上,而我国只有55%,因而减煤机不一定能减煤炭。
从供应端看,水电和核电建设周期长,且水电未来开发空间有限,三代核电成本比煤电高。为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十四五及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大力推动非化石能源,着力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新增用电需求优先使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来满足供应。
对于三北地区的跨区域输电,确实需要新建一些煤电项目为可再生能源并网服务,湖北、湖南等局部缺电地区,上一台煤电机组也未尝不可。双系统模式兼顾清洁与安全习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强调了我国承担全球气候责任、绿色发展的大国雄心。
欧洲多国为这种目标配套建立了传统电源的容量回收机制或战略容量储备机制。未来还将继续研究推动煤电的低碳化发展,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包括通过碳捕捉、封存技术控制和降低因为煤炭消费带来的排放。从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角度来看,适量增加天然气发电是更好的选择,天然气发电调峰效率更高,相比新增煤电机组更具优势。如果继续增加煤电装机,这部分机组要到2055年、甚至2060年以后才能退出,这将增加实现碳中和路径中煤电的退出难度。
警惕煤电装机无序增加我们既要控制煤电的装机,也应控制煤电发电量。可能未来有的煤电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只有1000小时,如何维持其生存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也需要挖掘需求侧潜力,这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今年以来,我国在煤电转型升级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煤电应发挥电力平衡和系统调节的作用从煤电层面看,根据此前的研究,我们认为煤电峰值规模应该在12.5亿14亿千瓦。气电受到气源等限制难以大规模增长。